親師加油站
一般而言,參加家長會,是父母瞭解子女在學校各方面表現的最好機會。但在這個會上,有哪些資訊是你非了解不可的問題呢?底下即是一些看法: ˙了解子女 子女有沒有把潛力發揮得淋漓盡致?他的表現與同年齡的孩子比起來如何?他是否在特定的學習上,有優異的表現?或是在某方面需要特定的指導? ˙關心上課情形 孩子上課的方式。 ˙熟知教學方法 老師用什麼方法教導孩子?有沒有個別指導的機會? ˙父母應該如何配合 老師希望家長在家庭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?以及,家長應該如何配合老師,輔導孩子的學習? ˙確知孩子的學習情形 孩子在學校合不合群?是否熱心參與團體活動?並了解他的學習態度、和自律情況如何? ~本文由小六老師提供~
當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時,莫不大吃一驚,同時也開始擔心,孩子會不會從此走上犯罪的不歸路。其實,三至五歲以前的孩子,對「偷」是沒甚概念的。看到喜歡的東西,他本能的「喜歡就拿」。所以,父母必須自孩子小時,即開始灌輸所有權及尊重他人的概念。 當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時,莫不大吃一驚,同時也開始擔心,孩子會不會從此走上犯罪的不歸路。其實,三至五歲以前的孩子,對「偷」是沒甚概念的。看到喜歡的東西,他本能的「喜歡就拿」。所以,父母必須自孩子小時,即開始灌輸所有權及尊重他人的概念。 雖然大部份的孩子知道「偷東西」是不對的,但我們的門診仍然有不少偷竊的個案。孩子們偷東西的理由很多:因為忌妒其他人擁有某些物品而想要佔為己有;想要向朋友炫耀;想要送同學東西,但身上沒有錢;想要父母更關心自己等等不同的因素。 大多數的孩子在父母發現原因而予已協助後,均可很快改過自新。我們建議父母發現孩子偷東西後,應立即採取以下措施: 1.告訴孩子偷竊是不對的。 2.協助孩子歸還物品或賠錢。 3.不讓孩子因為這個行為而另有所獲;如父母刻意去買他偷的東西。 (許多父母以為買給他以後,孩子就不會去偷了) 4.避免過度說教,也不要讓孩子覺得從此他在你心中永遠是小偷。 5.讓孩子知道,在你家中,偷東西的行為是永遠不被准許的。 當孩子已經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後,就不要再提起這件事,給他一些自尊,以及從新開始的機會! 嚴重而持續偷東西的孩子,他們的情緒問題可能比較大。這些孩子比較無法信任他人,與朋友的關係也較疏離。對於偷竊行為,他們通常比較沒有罪惡感,反而都在怪別人:「爸媽不買給我,但我需要這些東西啊」。 面對這些孩子,必須先協助他們重新學會信任他人,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與人相處。父母一定要把責怪放一邊,以原諒的心讓孩子在家中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地位,不需羞愧的躲藏。 ~本文由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全球資訊網 授權提供~請勿任意轉載
單親家庭,幸福不打折!(附圖:No12bobo94) (資料來源:No.12bobo小天才 幼教新觀念單元) 採訪.撰文/季實 拍照執行/陳怡君 諮詢/親職教育工作者 陳立容 台灣的離婚率目前高居亞洲第一,也因此產生愈來愈多的單親家庭。 離婚,夫妻雙方都需要時間調適,別忘了孩子也有這種需要。家長該如何向孩子解釋?又該如何共度這段適應期?且聽專家&兩位單親家長的現身說法…… ★專家小檔案 *陳立容 現職:親職教育工作者 經歷: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臨床組督導 學歷: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 台灣目前每3.5對夫妻之中,就有1對離婚,離婚率排名亞洲第一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,國內單親家庭戶數,已從民國83年的35.1萬戶,升高至92年的57.3萬戶;占全國家庭總戶數的比重,也從6.3%走揚到10.28%。換句話說,就是目前國內每10戶家庭之中,就有1戶是單親家庭…… 多元化家庭形態的來臨,在傳統觀念中,對「單親家庭」的定義為夫妻離婚、喪偶,不過因為現在社會形態的轉變,也另外造就出一個新名詞──「假性單親家庭」。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臨床組督導陳立容表示,「假性單親家庭」是指夫妻兩人仍保有婚姻關係,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只有一方獨立照顧孩子,可能的狀況如下: 1.夫妻兩人在不同的地區工作,成為二地夫妻。 2.夫妻之中有一人因犯罪入獄。 3.夫妻兩人協議分居生活。 不過,無論是單親或雙親家庭,由於社會結構的變化,已發展多種家庭形態,分別是: 1.雙親家庭。 2.單親家庭。 3.收養家庭。 4.假性單親家庭。 5.隔代教養家庭。 6.繼親(再婚)家庭。 陳立容認為,任何形態的家庭關係,都可以為自己尋找到正向、健康、快樂的生活模式,關鍵就取決於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生活照顧品質,所以,單親家庭當然也可以提供給孩子健康、自信的成長環境。 面對問題適時尋求後援,但就現實狀況而言,「單親家庭」的確面臨較多需要克服的難題,原本應該由夫妻雙方共同分擔婚姻、育兒的責任和義務,現在全部要由其中一方獨立承擔,壓力自然是加倍,陳立容提出「單親家庭」可能出現的4大問題及其應對方式: ☆問題1:經濟來源 社會競爭激烈,女性若長期擔任專職主婦,因為失婚而須二度就業,難度會偏高;即使是仍在職工作,一人份的薪水要養活一家子,時而也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。 ☆問題2:子女教養 面對子女教養的問題時,從有伴侶可以一起討論、分擔、分享,到現在全部落在一個人身上,還得應付忙碌的工作,的確是倍加辛苦。 ☆問題3:社會眼光 雖然台灣的離婚率愈來愈高,但外界對於「離婚」這件事,仍有諸多刻板負面印象,尤其是女性通常要承擔較大的社會壓力或異樣眼光。 ☆問題4:心理調適 當家庭關係出現驟變時,強大的失落感會立即伴隨而來,無論是家長或孩子,同樣都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改變,並且進行心理調適。 ★因應方式:尋求精神後援 在婚姻關係受挫或結束時,最需要的就是親友的關心和協助。但是一般來說,在離婚後,成為單親家庭的一方若無法得到原生家庭的支持,將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。 有鑑於此,陳立容建議,當經歷離婚的調適階段時,家長不妨給自己與孩子更多的情緒接納,允許自己與孩子可能會呈現出的脆弱狀態,同時在需要的時候,可主動與相關社會資源進行連結,畢竟,這可能會是一段須重新調整步伐的過渡時期,而適時的求助正代表著一種負責任的表現。 △單親家庭可尋求協助的管道及相關資源 ▲托育輔助相關單位 □中華民國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■(02)2748-6006 http://www.children.org.tw/ □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■(02)2727-8001 http://www.ccf.org.tw/ □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 ■(02)2367-9595 http://www.goh.org.tw/chinese/about/aboutmiss1.asp □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 ■(02)2333-1333 http://spef.womenweb.org.tw/ □台北縣婦幼發展協會 ■(02)8931-8736 http://www.e-mami.com.tw/ □台北市政府托育資訊服務網 ■http://kids.taipei.gov.tw/index.asp ~本文由 bobo小天才雜誌 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~